查看原文
其他

毕业转行,到底需要付出什么代价

一周进步 2019-07-31

点击上面△蓝字,关注置顶后回复关键词【一周】

可以领取今日份小礼物哦



大家好,我是大梦。


我相信你们也一定有过这样的时刻。辗转反侧无法入睡;质疑自己成长和能力;许多问题似乎靠努力无法解决...


如果你也有过这样的迷惑或学习困境。这篇文章请一定要阅读完,也许你们能在之中找到答案。


虽然有些不切实际,但我相信每个年轻人的心里,都有一个征服世界的梦想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晚上十点,深圳。Julia结束了一天的工作,坐在椅上伸了个懒腰,从落地窗往外看,对面几栋楼里许多灯依然亮着。


Julia不敢懈怠,拿起桌上的笔记本,打开了咪蒙的课程《咪蒙教你月入十万》听了起来。


因为下个月有一个主管名额空缺,而她想去。


小红是三年前来深圳的。学历低无法谋生,只能进厂打零工,每天插灯丝,手上的茧起了一层又一层。


车间主任经常骂人,每天找各种理由扣钱。小红一直想换工作,又打开了成人本科的报考网页,学费三万,决定报名了。



1.年轻就是要拼命


在深圳工作的年轻人,感觉像是在玩命。


大三时有幸认识了一位学姐,她本科是食品工程,毕业在美敦力(知名医疗器械企业)工作,有一份令人咋舌的薪水,但她却想离职。


外企工作强度很高,每天经常只能睡4~6个小时,而且同事关系极其脆弱,总有人想搞你。所以萌生了回老家做老师的想法。


我非常建议,对女生来说,工作轻松且待遇不错。但没想到她回去办妥一切手续后,一个月就离职了。她说还是受不了学校碌碌无为、一眼望穿十年后的生活,不顾家里阻挠,孑然一身跑去了上海。


直接跨行到互联网,当起了产品经理。


我问她,如何解决跨行和新手学习问题?


她的回答和以前一样轻松,和以前差不多,不过是少睡些。虽然这样的生活依旧活得非常拼命,但却是在自己的掌控内,年轻不该就是这样吗?


最后一次见面时,学姐她又考上了武汉大学的研究生,马上准备入学了。真是爱折腾,而她的经历也让我想起了自己。


我现在是一周进步总编辑,但我也不是文科专业。


在学校的时候,我的专业是:康复治疗学,更多人熟悉的名字是:大保健。(虽然只是一句玩笑话)


中山医学院是一个学霸聚集的地方。


康复专业虽然不属于热门的临床学科,但班上同学高考分数同样也非常高,符合中山医的传统。除我之外,大家都异常学霸。


而我在学校一直是一个异类,做着90%的医学生都不会做的事情。白天跑创业项目,期末临时突击,越来越少在课堂出现,老师从来不记得我的名字...


在同学通宵复习内外科的时候,我可能正在奋战项目书或者肝着PPT或者疯狂阅读着文学书籍,王小波、村上春树、芥川龙之介、夏目漱石...


我就是这样一个爱搞事的医学生。


因为我一直想证明,其它专业同学能做的事情,我发起疯来一样能做,而且更好。


虽然如此,我们班同学关系一直都相处不错,毕业后也经常见面。新年一聚才知道他们几乎都在准备直博了。


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,大家似乎都非常拼命,拼命的奋斗着自己所期望的未来。




2.不断刷新自己的底线


我,是一周进步每天最早到公司的人。


五点钟起床,按醒跑步机,运动一小时后做饭,八点准时到公司,开始忙碌的一天。


早起是最考验人的事情,尤其冬天。被闹钟吵醒后人会处于一种极度不适的状态,想杀人。但如果这个时候你能逼迫自己克服它,当你再遇到其他困难时,你会发现都tm太容易太容易了。


早上起来推开窗,呼吸清晨的新鲜空气,让第一缕阳光打在你身上。你会发现一切都特别安静,平时让你心烦意乱的妖魔鬼怪,这个时候统统不见了。


除此之外,早起还能让你拥有更多时间。早上的学习效率是其他时间的3倍左右。


大四选实习的时候,和其它同学不同,我独自一人跑到了上海。宿舍离医院很远,从嘉定坐地铁到徐汇要一个小时。


所以每天早上起床到去挤地铁的那会儿,就成了那时候我最宝贵的时间,弥足珍惜。


就靠这早起的时间,我看完了市面上几乎所有优秀的设计书籍、重新系统学习了Photoshop、系统学习了Audition音频剪辑、还帮人做PPT赚够在上海的生活费。


因为我知道一到医院后,时间就不是自己的了。


而最近我也把跑步要刷的剧和电影,换成了英语视频。



3.持续不断地学习


知识付费这两年异常火爆。


无数的课程在教你《如何年薪百万》、《副业轻松赚钱》、《三分钟成为大神》...


这样的东西,真的有用吗?小学开始老师就淳淳教诲我们脚踏实地,为什么长大工作后反而这么急躁,总想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取极大的回报。


我们好像都患上了一种"躁狂症"。等不及从零开始学习一项技能;等不及从头开始翻开一本书;等不及完整看完一个教程视频...


而网上也日渐涌现许多“快餐式知识产品”,这好像已经成为了一个病态的恶性循环。


现在踏踏实实写文章、做内容的人,也越来越少了。


1月份的时候,一周进步在台湾,我们有幸见到了许荣哲老师。许老师十分厉害,台湾知名畅销书作家,编剧,还曾指导过九把刀写作,出版书籍也曾被罗辑思维等知名媒体推荐过。


许老师对大陆的新媒体十分感兴趣,聊到知识付费,我们问他:两岸大学生有什最不一样的地方吗?


他说:“大陆的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太强烈了。”


在这个繁复臃肿的时代,如果你愿意和我们一起学点东西,请一定关注干货小分队(WeChat ID:ONEWEEKSHOP)


除此外,我们也给大家准备了几份礼物。


1.现在关注干货小分队后,在后台回复关键词:无版权素材,即可获取5.63GB的素材一份。


2.我们还准备了《PPT高手之路》和一周进步定制笔记本,评论留言点赞前2,5,7,9,10名的同学可以随机获取。


(不包含笔)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